栏目导航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来源:欧宝官方体育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5-10-14 14:06:07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绿色发展成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路径。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锚定“双碳”目标,加快能源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确定性,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绿色发展是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跨越与蝶变提供了根本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建成全球顶级规模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全国用电量中绿电占比达三成。我们以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经济的“含金量”,让经济发展更具韧性、更能从容应对内外部的复杂挑战。
今年9月24日,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峰会上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明确了到2035年的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目标,以及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风光”发电总装机目标。承诺目标的背后,是能源变革进程中能耗强度持续降低、是建成全球最大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所赋予的底气。
2012年以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降幅超过26%,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30亿吨,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十四五”前四年,我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1亿吨,经济发展呈现质效齐升。
绿色发展是动能。加快形成上下游协同的绿色产业链生态、突出绿色制造在传统产业转型中的引领作用,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注入澎湃动力。
绿色发展是高水平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国产业规模效应和全产业链优势持续凸显,高端绿色装备、绿色材料研发投入一直增长,绿色工厂、绿色产品迭代进化,制造业绿色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培育。
在能源生产侧,“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跃升至60%,“风光”新增装机每年突破1亿、2亿、3亿千瓦。2024年“风光”装机规模占全球风光总装机的47%,新增装机全球占比达63%。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风光”装机合计已达约17亿千瓦,相当于70多个三峡水电站的总装机量。
在能源消费侧,当前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同时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绿色能源和化石能源的“一增一减”,尽显能源转型的逐“绿”成效。
绿色发展是实践。从沙海绿洲到零碳园区,从资源提效到产业增绿,创新实践重塑发展逻辑,为统筹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开辟全新路径。
伴随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端的绿色基因日益凸显,更多的绿色实践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工业领域涌现——
在北京亦庄,我国首个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碳中和”园区通过部署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及储能系统等设备,实现园区绿电自供,年碳排总量降低6158吨,并从运营管理角度持续增绿,验证“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可行性。
在新疆克拉玛依,全球首个超稠油光热开采项目通过太阳能聚光集热技术生产高温蒸汽,替代传统天然气或燃煤锅炉供热方式,实现零碳采油,每年可替代天然气392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0.85万吨,相当于在戈壁新植固碳林5000亩。
在河北张家口,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开启钢铁工业由传统“碳冶金”转向新型“氢冶金”、实现“以氢代煤”冶炼“绿钢”的时代,并首次在氢基直接还原工厂中引入整套CCUS装置,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制成二氧化碳产品并出售,创造经济效益。
经济发展,绿色打底。能源变革不仅仅是能源结构的优化,更将带动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从依赖化石能源的“黑色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绿色繁荣”。能源变革以技术革命为引擎,以低碳产业为支柱,在提升经济韧性的同时,创造生态与财富的双重价值。这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将经济稳步的增长牢牢锚定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 上一个: 力诺瑞特发动太阳能锅炉项目
- 下一个: 新技术-北极星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