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成就观察团 走进名所研学砺能—能动学院711二队赴中船七一一所开展社会实践

来源:欧宝官方体育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5-08-19 03:22:48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711 二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等形式,进一步探索船舶动力及环保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成果,搭建起理论学习与行业实践的沟通桥梁。

  实践首日,团队走进七一一所总部,先后参观所部浮雕、沙盘模型与历史背景和文化展厅,通过直观的视觉呈现与详实的文字介绍,系统了解研究所六十余年的发展脉络。

  所人资部老师详细的介绍了研究所各部门的职能架构与业务领域,为队员们勾勒出七一一所的整体科研版图。

  次日,团队前往与专业高度契合的能源装备事业部(能装部)。该部门依托防务与船海产业的技术积淀和人才优势,在清洁能源利用、节能减排及重大装备国产化替代领域成果丰硕,其核心产品有火炬排放系统、余热锅炉、焚烧炉、低温热发电装置、高效换热器及热泵系统等。

  能装部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低温热技术。主要是采用ORC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发电技术,以低沸点的有机物为循环工质,回收利用烟气预热和生产水余热,将低品位的热能转换为高品位的热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压缩机事业部以螺杆式压缩机为核心业务,同时涵盖离心式、往复式等多种类型压缩机研发技术。在工程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先后参观装配完成的螺杆压缩机整机、待加工的圆柱胚体及核心部件螺杆,仔细地了解螺杆型线加工、整机装配调试等生产细节。这些课本之外的实操知识,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精密制造与理论设计的紧密关联,实现了专业相关知识的具象化认知。

  实践第四天,团队走进新成立的环境装备事业部(环装部)。该部门专注于海洋船舶碳减排研发技术,助力国家 “双碳” 目标实现。环装部老师详细的介绍了部门在碳捕集、电解水制氢及绿色甲醇制造等领域的技术进展,并带领参观气固相催化测试台架、气液多功能实验台架、电解水实验台架及催化剂实验室。前沿的环保技术与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让队员们对船舶行业的绿色转型有了全新认识。

  在实验室参观环节,相关研究方向的队员与校友围绕实验台架设计、催化剂性能测试等细节展开专业探讨,思维的碰撞进一步深化了对专业应用场景的理解。

  除此之外,在生产车间与柴油机实验室,队员们也近距离观摩先进柴油机的生产与实验流程,进一步探索从零部件加工到整机调试的全流程工艺。据工程师介绍,作为国家级船用柴油机研发核心机构,七一一所历经六十余年攻坚,成功突破多项 “卡脖子” 技术,构建起数字化正向设计体系与自主可控的供应链,实现船舶柴油机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化。

  自动化部老师向队员们介绍到,自动化部在舰船与海洋工程自动化、工业电气和自动化产品及系统方面持续创新,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电气及自动化专业供货商,其核心技术体系趋于智能化、无人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国内自主可控,智能协同管控的舰船与海洋自动化系统。其业务分布也十分普遍,除监控系统外还包括深远海养殖、产线、智能装备、智能车间等业务。

  随后所内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自动化数据中心,在那里我们大家可以通过大屏幕看到行驶在远洋上的船的动态数据,并且AI技术在其中也得到了有效应用,如此智能化的产业无不带给我们巨大的震撼。

  实践期间,各事业部均安排西安交大校友与队员们深入交流。校友们结合自己经历,从职业选择、工作状态到生活平衡等方面倾囊相授:有学姐分享了在七一一所实现工作与生活和谐平衡的心得,让队员们对科研单位的工作节奏有了立体认知;从事碳捕集技术研发的学长则讲述了其参与的系统从理论设计到舰船应用的全过程,言语间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感染着在场每一位同学。校友们务实的职业规划建议与真挚的成长感悟,为队员们未来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宝贵参考。

  短暂的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真谛。从柴油机核心技术的自主突破到碳减排装备的创新研发,从精密部件的加工工艺到产学研融合的实践路径,七一一所的发展历史印证了 “科技自立自强” 的重要意义。

  队员们都表示,此次实践不仅将课堂知识与工业实践紧密结合,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科研工作者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责任担当。作为能源动力领域的青年学子,未来将以更扎实的专业功底、更开阔的行业视野,投身国家重点领域建设,在推动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最新文章